【環球時報駐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青木 陶短房環球時報記者倪浩柳玉鵬 金惠真】“雙11成為光棍節多愁善感的反文化解藥”,美國彭博新聞社12日報道稱,中國最大購物節銷售額再創紀錄,藐視了該國正在放緩的經濟增長節奏,并將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更遠地拋在身后。
波蘭“海鮮新聞網”11日報道稱,“雙11”是標志中國未來的一個大事件,電子商務的未來取決于中產階級的持續增長和消費驅動型經濟的推動。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22年,中國75%以上的城市消費者將進入中產階級以上的行列,他們的年收入將至少達到9000美元。而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將鄰國納入其經濟輻射的范圍,也為天貓、京東等電子商務在世界更多地區開辟業務創造了全新的可能。
雖然“雙11”期間銷售數字年年躥升,但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這種發展態勢短期仍不會放緩或停滯。曹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網購在中國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只有15%,這說明電商平臺的發展還極具潛力。另外,曹磊認為,中國電商的“全球買、全球賣”還處于試水的階段,海外消費者的大量涌入會進一步推升中國網絡銷售的數字。
德國新聞電視臺12日指出,購物狂歡節的背后是中國實體店的衰落。中國人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也制造了浪費和包裝垃圾的泛濫。許多傳統人士呼吁中國人理性消費。法國《世界報》也稱,對“雙11”的促銷活動中國消費者有些審美疲勞,節前有調查顯示,今年表示要參加“雙11”搶購的受訪者比例為65%,而兩年前為85%,這表明中國消費者變得更理性,更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而不是什么便宜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