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防部13日發布一份報告,顯示軍需采購部門空缺1300個崗位,占職員總數大約20%。人手緊缺,令遭受延誤困擾的軍需采購系統雪上加霜。
報告說,空缺最嚴重的是“技術和軍事領域高層崗位”,意味著軍需采購將在中長期受到影響,持續求助外部咨詢機構將成為必然。但“找外援”并非長久之計。
路透社報道,因為人才缺失,德國一些復雜的武器項目落實進度受到影響,近年來多次延誤。批評者將矛頭指向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推行的“改革”。
馮德萊恩2013年就職,著手提高軍需采購的透明度和實效,卻被詬病導致過程復雜化。在她的第一屆任期內,國防部兩份大單“黃了”:一是新一代導彈防御系統,二是MKS180型護衛艦。
盡管簽署了采購5艘輕型護衛艦的合同,國防部被批沒有向多家企業提供參與競爭性投標的機會,而是直接簽單。馮德萊恩辯解說,這一合同屬于現有設計的后續訂單,無需訴諸競爭性招標。
另外,德國國防部“下單”蒂森-克虜伯公司,訂購4艘F125型護衛艦,每艘定價6.5億歐元(約合50.8億元人民幣)。第一艘原定2014年投入現役,卻一拖再拖。
國防部發言人說,海上測試因意外維修而延誤,第一艘F125護衛艦服役時間將從今年12月推遲到明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