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道 8月1日,自衛隊決定正式引進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生產的引入陸基“宙斯盾”系統(英文縮寫LMSSR)。近幾年來,自衛隊除強化傳統的海基反導力量建設外,還積極著手部署陸基反導體系。
早在2017年8月,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就向美國防部長馬蒂斯正式提出希望采購該系統的請求并獲同意。“宙斯盾”系統一般搭載于防空驅逐艦,當敵方發射彈道導彈時,游弋于海上的“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可在第一時間發射SM-3型導彈,在大氣層外攔截敵彈道導彈,攔截高度超過100公里。而所謂陸基“宙斯盾”系統即為“宙斯盾”防空驅逐艦的陸上配置版本,系統性能和作戰方式與前者大致相同。
從美軍運用成效而言,當前陸基“宙斯盾”系統已具備實戰攔截能力。該系統于2016年5月首先配置于羅馬尼亞戴貝塞爾空軍基地,該系統所用軟件為最新研發的BMD5.OCU版本,能夠發射SM-3-IA/B型攔截導彈。2018年,該系統的軟件又升級為BMD5.1版,能夠發射更新型的SM-3-IIA型導彈。該系統操作人員為11人,由美國本土的海軍第6艦隊所屬第64任務部隊派遣,每6個月輪換一次。
陸基“宙斯盾”系統的探測設備外形和“宙斯盾”防空驅逐艦的艦橋相似,是一幢下寬上窄的建筑物,由SPY-1型超遠程對空雷達、多任務信號處理系統和指揮通信管理系統構成。不同于“宙斯盾”防空驅逐艦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分別設置于艦橋前后,出于安全考慮,陸基“宙斯盾”的攔截打擊系統與探測設備分開設置,且距離較遠。以羅馬尼亞基地為例,攔截導彈發射系統與探測設備相距500多米。此外,陸基“宙斯盾”系統由多個系統模塊組裝而成,可根據具體情況隨時拆分,具有較強機動能力。
在引入陸基“宙斯盾”過程,自衛隊著重關注以下幾個的問題。第一是控制采購價格。一部陸基“宙斯盾”價格約為800億日元,而建造一艘“宙斯盾”驅逐艦的造價超過1600億日元,顯然前者更省軍費。第二是確保人員到位。在引入該系統后,列裝該系統的部隊是分別隸屬陸海空自衛隊,還是將之打造成三軍聯合作戰部隊,這一點尚無定論。此外,陸基“宙斯盾”所需人員除執行作戰任務的操作人員外,還包括維護保養和警備人員。根據測算,每部系統須配備100人左右,比起乘員約310人的愛宕級防空驅逐艦可少配備不少人員。
不僅如此,為確保快反警戒能力,“宙斯盾”驅逐艦須常態化保持運行狀態,導致人員疲憊不堪,而引入陸基“宙斯盾”則可能大幅緩和目前工作的緊張態勢。不過,海自今后將維持8艘“宙斯盾”驅逐艦的運行機制,如在此基礎上采購陸基“宙斯盾”的話,勢必要增加海自編制員額。第三是提前考慮設置合適的場所。陸基“宙斯盾”很可能部署于日本海沿岸的某處基地,由于該系統的導彈發射裝置固定于地面并能發射大功率電磁波,此舉必然招致周邊民眾的強烈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