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些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與學生簽署“收入分享協議”,幫助學生墊付學費,條件是學生找到工作后拿出一部分收入還學費。
按照這種協議,如果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低于某一“門檻”,則不用償還學費,以免學生陷入債務困境。
為數不多的高校和培訓中心現在與學生簽署這種協議。同時,越來越多學校和學生開始對這種協議產生興趣。
珀杜大學2016年開始與學生簽署“收入分享協議”,迄今為759名學生墊付950萬美元(約合6398萬元人民幣)學費。
各高校和培訓機構擬定的“收入分享協議”條款不盡相同。一家私營培訓機構擬定的協議規定,如果學生收入達到一年至少4萬美元(27萬元人民幣),就要把10%收入交給這家機構,持續最多4年,總計交給學校的錢差不多是實際學費的1.5倍。如果學生因為個人、家庭或健康原因停止工作,可以暫停履行協議。
這家機構的員工湯姆·奧格爾特里告訴法新社記者,只有學生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學校才能收回為學生墊付的學費,學校因而會努力幫助學生“事業有成”。
“收入分享協議”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專家警告,這類協議有弊病,因為學生讀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容易獲得這類協議,而這將在學生中制造不平等。(歐颯)【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