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10月7日拍攝的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萬國宮的外景照片。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這是人類思想星空的閃亮時刻,這是激蕩時代大潮的中國之聲——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站在歷史和哲學高度對“人類社會何去何從”這一時代命題提出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4年來,世界局勢變亂交織,全球挑戰層出不窮,人類社會遭遇重重考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時光磨礪和現實映照下,透射出愈發耀眼的真理光芒,贏得世界日益廣泛的支持與贊同。
引領時代的思想,凝聚共識的智慧,破解危局的良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浩蕩東風吹拂大地,播下和合共生的種子,收獲共贏共享的明天。
與時偕行天地寬
2020年3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瓦岱國際機場,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走下飛機。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29日抵達老撾首都萬象。專家組同時隨機攜帶了醫療救治、防護物資及中西藥品等中方捐贈的醫療物資。專家組一行12人,由云南省感染防控、重癥監護、流行病、實驗室檢測等多個領域醫護專家組成。新華社發(凱喬攝)
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危機。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正在深度改變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人類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人們對答案的追尋更顯迫切。團結與分裂、開放與封閉、合作與對抗,兩股力量激烈爭奪,兩種前途迥然不同。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日內瓦萬國宮內,習近平主席以堅定的語調、有力的話語回望人類歷史,傳遞共同價值,分享深邃思考,展現責任擔當。
那是多么宏偉的愿景——“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系統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和目標路徑,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那是何其熱烈的反響——47分鐘演講,響起30余次掌聲。到了關鍵處,幾乎一句一次掌聲。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說,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變局中,登高望遠;紛擾中,洞悉大勢。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俄羅斯時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兩年多后,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又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五個方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位一體”總路徑和總布局。
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雙多邊場合還創造性地提出周邊、亞太、中非、中拉、海洋、核安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和中巴、中柬等雙邊命運共同體理念,使這一歷史性倡議的內涵不斷豐富,實踐路徑也日益清晰。
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艱難時刻,習近平主席又向世界提出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主張,呼吁各國積極投身國際抗疫合作,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共同佑護各國人民生命和健康。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人道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
“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應對全球危機的正確選擇。”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說。
“全球化時代,各國的利益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維護人類和平與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議,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之一。
篤志躬行為蒼生
2020年4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工作人員搬運防疫物資,這批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紅外體溫計等。新華社記者彭立軍攝
2020年9月2日,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一個核酸檢測取樣點,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與當地工作人員合影。新華社發(中國援幾抗疫醫療專家組供圖)
2020年10月3日,中國醫療專家組成員在萊索托馬塞盧舉辦疫情防控講座。應萊索托政府邀請,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0人于9月27日至10月7日在萊索托開展抗擊新冠疫情援助工作。新華社發(中國駐萊索托大使館供圖)
展區全程防護、展前提前隔離、多輪核酸檢測……在中方和全球展商共同努力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克服種種困難,于2020年11月如期舉行,吸引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企業參展,成為疫情陰霾下全球市場的突出亮色。
“中國借助進博會踐行開放承諾,對我們是巨大鼓舞。”“疫情下,到中國去無疑是最可靠的選擇。”外國參展商的評價,飽含著對中國重信守諾、以行證言的由衷欽佩。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習近平主席多次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
共建“一帶一路”,正是習近平主席首倡建立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實踐平臺。歷經7年耕耘,“一帶一路”從理念化為行動,成為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從中巴經濟走廊到產業園區合作,從中老鐵路到中歐班列,從比雷埃夫斯港到漢班托塔港,一大批重點項目全面推進,一個輻射全球各大陸、連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網已初步形成。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刻詮釋了合作、和平與發展的真諦,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訴求。”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說。
“德不孤,必有鄰。”疫情之下,“一帶一路”合作迸發出旺盛生命力。2020年前8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貿易額達5.86萬億元。截至2020年11月初,中歐班列開行突破一萬列,運送集裝箱數量同比增長50%以上。繁忙的“鋼鐵駝隊”,正是危難面前各國攜手并肩、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說,中國不僅謀求自身發展,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未來國際合作和經濟發展的新愿景。
在這個新愿景中,消除貧困、共同發展是應有之義。在日內瓦,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為各國發展持續提供動能和機遇。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堅定站在一起,逐項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中阿、中拉論壇成果,加大援助援建,分享治理經驗,向貧窮落后宣戰,共促包容普惠發展。
2020年12月30日晚,一則重磅消息迅速傳遍世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宣告如期完成!此前一個半月,中國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海外媒體評論稱,這是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有力回擊,是多邊主義的重大勝利。
“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習近平主席領航下,新時代中國無懼逆風和回頭浪,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機制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成為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的關鍵力量。
“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
天下為公行大道
這是2020年11月2日拍攝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這是2020年7月15日拍攝的中老鐵路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鐵八局供圖)
這是2019年8月6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薩希瓦爾航拍的中巴經濟走廊優先實施項目——薩希瓦爾燃煤電站。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卡邁勒攝)
后疫情時代,人類將如何自處?世界要去向何方?站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端,面對種種分歧、對立和迷茫,人們期待解答。
回首4年前,習近平主席在萬國宮講臺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
談到公共衛生事業,習近平主席還特別指出:“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
如今,“警鐘”再度在世界各地響起:新冠疫情成為一個世紀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給國際秩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主席2020年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期間發表多場重要講話,闡明中國主張,提出中國方案,呼吁各國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其精神主旨與日內瓦演講一脈相承,贏得廣泛認同。
“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綠色低碳,讓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是習近平主席的一貫主張。
無論是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還是扎實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大力倡導生態文明,還是作出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習近平主席始終著眼長遠,引領中國為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堅定前行。
“中國不但自身綠色發展很有成效,還與他國分享經驗、開展合作,這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多次引用的中國古語。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不同國家、民族“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成為深深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基因。
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催生國際秩序深刻演變,國際格局出現重大變化。一些人目光短淺、抱殘守缺,鼓吹“文明沖突論”“種族優越論”“一國優先論”等,試圖制造更多偏見、隔閡與仇恨。
4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指出,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只有在多樣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
蘊含東方智慧的中國話語,洞察歷史滄桑的深刻創見,讓廣大愛好和平、追求進步的人們產生共鳴。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說:“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以日內瓦萬國宮歷史性演講為基點,回望歷史、審視當下、展望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人類共同價值和共同責任,反映各國人民的深沉追求,昭示了歷史演進的基本方向,必將匯聚起強大的文明合力,引領世界向著更美好的明天邁進。
這是2019年9月6日航拍的停靠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的中遠海運銀河輪。新華社發(萊夫特里斯·帕察里斯攝)
這是2020年6月5日,滿載防疫物資的“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在義烏西站啟程,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新華社發(呂斌攝)
這是2020年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內拍攝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儀式現場。新華社/越通社
這是2020年12月12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的屏幕畫面。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及有關國家倡議舉辦,旨在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進一步動員國際社會強化氣候行動,推進多邊進程。新華社記者王迎攝